专业的历史发展及荣誉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前身是在中国计量大学建校初期的热工计量专业,2001年成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浙江省省属高校的第一个能源动力类本科专业。2019年确立为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确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历史沿革如下。
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专任教师均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专业建有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浙江省虚拟仿真实验建设项目、中国计量大学的校级一流本科课程,校级虚拟仿真实验建设项目,出版3本教材。多位教师在省级及以上学术机构兼职,多位教师获得省级/校级教学荣誉。
图1 专业教师出版的教材
图2 专业教师获批的虚拟仿真实验建设项目
图3 专业教师参与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具有计量测试特色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图4 专业教师获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课题
办学特色
基于学校的计量、标准、质量特色,专业构建“新工科”背景下的具有计量特色的能源动力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扎实数理基础、人文素养、较强的计量测试和分析能力,掌握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及相关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才。根据学校的特色和专业的特质,专业建有以下三个专业方向:
(1)电厂热能动力专业方向
(2)制冷空调专业方向
(3)能源计量与碳计量专业方向
主干课程
专业有三个研究方向,前五学期,学习的课程相同,核心课程为:
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工测量原理及仪表
后三学期,三个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分别为:
方向1(电厂热能动力专业方向):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工过程自动控制。
方向2(制冷空调专业方向):制冷与低温原理、制冷压缩机、空气调节。
方向3(能源计量与碳计量专业方向):热能动力机械基础、能源计量仪表与系统、碳排放核算方法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经济管理基础、计量意识和外语综合能力,掌握能源高效洁净转化与利用及相关领域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够在能源开发利用,能源计量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开发设计、运行控制和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复合型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根据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立足浙江,服务全国,专业坚持“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为学校在能源领域培养具有计量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将专业建成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流专业。
图5 专业学子前往临江环境能源有限公司和杭州和达能源有限公司等能源企业参观实习
图6 专业学子参加2024中国国际空调制冷展
图7 专业学子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证书
重要媒体报道
图8 指导本科生参加2019年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获得华东赛区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奖
就业深造
本专业毕业生深受社会相关行业的欢迎,就业面非常广。主要在长三角周边就业,毕业生近三年的就业率在98%以上。毕业生可选择能源转换与利用的相关企业或科研机构,如国家的各大发电集团公司、能源设备生产企业、大型家电制造企业、能源环保公司以及大型企业的能源动力部门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等工作。
近三年平均40%以上的学生可以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本专业设有 “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硕士点,专门培养具有计量特色的能源行业高级专业人才,颇受用人单位欢迎。
优秀教授
徐江荣教授,专业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两相流动理论与数值模拟、燃烧技术、污染物控制等研究工作。中国高教学会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务院大洋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企业委托项目近10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含SCI、EI等,出版专著2部。
优秀校友代表
(1)雒伟伟:2007届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毕业生;2012年6月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学位,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留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工作,现任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涡轮技术方面的研究。主持并完成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作为技术骨干和项目管理人员参与多项国家级、院级科研项目/课题工作。至今已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十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
(2)孙田津:2008届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浙江省华源前线热能设备省级企业研究院首席产业专家,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杭州华源前线规模化储热技术联合实验室管委会副主任。主持申报的“高压电极锅炉”入选国资委《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2022年版)》,主持研发的 “球罐蓄热储能系统”、参与研发的“高压电极熔盐加热炉”达到国际先进、领先水平。
(3)袁晓江:2009届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绍兴市永得利胶囊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以“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宗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发展理念潜心经营,肠溶空心胶囊荣获国家 “优质产品”荣誉称号。
(4)沈杰:2024届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学分绩点和综合测评双双位列专业第一,获得2次省政府奖学金,5次一等和1次二等奖学金,5次“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在校期间,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获批省新苗人才计划,以科研成果获节能减排、环境生态科技创新等方面的5项国家级、14项省级A类学科竞赛奖项,实现了从餐桌垃圾到持续电源,从除尘消烟到火灾救援,以科技创新助力绿色发展。
上一条:专业介绍——安全工程
下一条:专业介绍——环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