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能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刘辉教授团队在石油储罐硫腐蚀产物自燃危害防治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Effect of sulfur-containing groups on the susceptibility to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rrosion products in oil tanks”为题发表在能源领域国际知名期刊《Energy》(中科院一区TOP期刊,2024年度影响因子为9)上。刘辉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王建海、潘锴、勾晓晴等为共同作者,我校为唯一署名单位。
在防治油罐硫腐蚀产物自燃诱发的火灾爆炸事故时,考察影响自燃危害发生的因素是当前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所研究的因素主要包括腐蚀产物的粒径、化学组成,腐蚀产物所处环境的氧含量、温度及湿度等。而石油中的含硫基团是否会对油罐腐蚀产物的自燃造成影响?影响途径与程度如何?这些问题是进一步认识和有效防控油罐腐蚀产物自燃危害的关键。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提出了硫腐蚀产物自燃敏感性的概念,并结合实验分析与模拟计算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原油中的硫醚、硫醇和噻吩等含硫基团对油罐腐蚀产物自燃过程及自燃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硫基团主要通过改变腐蚀产物微观形貌与结构、热敏感性参数、氧化放热特性这三条途径来实现对腐蚀产物自燃敏感性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油罐腐蚀产物的自燃性以及有效防控油罐自燃事故提供了新思路。
此前,刘辉教授团队在《Fuel》《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和《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等国际Top期刊上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本次研究是之前工作的延续,研究工作得到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和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资金支持。
上一条:能安学院成功举办“赋能青椒”教研论坛首期活动
下一条:党纪学习教育|能安学院召开二级理论中心组学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