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强学生对课外的认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近期分别举办了面向2013、2014级学生的课外科技论坛。法学院党委书记周泛海、成教学院副院长丁卫明、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钱晓耀、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赵明岩、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王璟、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教师袁月峰作为嘉宾和同学们分享了备赛心得。
"漫谈挑战杯"
作为挑战杯竞赛多年的指导老师,周泛海、丁卫明和赵明岩三位老师有着丰富的指导经验和实践体会。
周泛海详细说明了"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分类,重点就哲学社会科学类的调查报告做了深入解析,围绕如何选题、文章结构、写作风格等向大家说明。
丁卫明向大家解说了"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前世今生",分析了竞赛未来的走势,针对不同的项目类别如何准备展开陈述,并通过"可口可乐"的生动实例阐述了创业计划书的形成过程。
赵明岩擅长指导"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技发明类比赛,就"挑战杯"初期可能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为学生们一一解开谜团,并通过指导学生的真实案例说明参加竞赛对未来的工作、创业和考研等方面带来的帮助。
"课外科技知多少"
大一学生对课外科技方面普遍存在迷茫的状态,钱晓耀介绍了近年来学院从"组织保障、政策扶持、教师指导、动员学生"等几个方面大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措施和学生取得的喜人成绩。他认为课外科技项目类要兼顾方案可行性、经济效益、环境和谐等要素,作为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兼顾技术背景和管理能力,才能全面发展。
作为学院专利协会的指导老师,王璟以"大学生如何打开专利之门"为主题,向大家简要介绍了为什么要申请专利、申请的必备条件、专利的类型和特点、技术方案来源等,并建议大家要形成"不怕麻烦、不怕思考、摒弃拖沓、从小入手"的良好习惯。
袁月峰是学院MCU电子协会的大家长,每年都带领学生们向电子设计大赛的国赛、省赛冲刺。他介绍了学校和学院每年参赛队伍的情况,针对学生们关心的参赛需要的基础课程、专业技能和合作意识展开说明,提出在校期间的"三年制"培养模式,即"大一学徒、大二主力、大三提升",鼓励大家及早准备。
论坛现场,同学们认真听讲,并就如何将社会问题转化为"挑战杯"报告、竞赛如何组队、缺乏专业技能怎么办、专利是否要有实际生产价值、项目类和竞赛类是否可同时申报等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困惑与各位专家展开热烈的讨论。
质安学院近年来大力加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每学期都会召开教师专题讨论会、学生座谈会、课外科技分享会等,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为学生科创之路保驾护航。(通讯员:刘亚荣)
上一条:质安学院质量管理工程专业邀请国内知名质量心理学专家来校交流
下一条:质安学院质量管理工程专业邀请国内知名质量心理学专家来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