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籍大学生是未来新疆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一直以来,学院把新疆籍学生的培养与服务工作作为学院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以“四个适应”为主体的工作方式,实现对新疆籍学生的贴心式服务,助力他们的成长成材。
生活适应
每月一次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炯询问最多的就是大家的生活是否适应了,还存在什么样的困难等。为了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饮食习惯,学校在G3餐厅专门开设了清真食堂,总体上我院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方面已经适应。
生活好是学习好的基础和保障,学院也积极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在助学贷款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减轻新疆籍学生的经济负担,保障新疆籍学生的基本生活。无论是节假日,学院总支的慰问补贴,还是学院在勤工助学和奖励方面的政策倾斜都给新疆籍学生带去了无限的暖意。
4东410寝室洋溢着浓浓的民族风情。寝室长王海燕与新疆籍同学相处融洽,所在寝室也被学院评选为重点培育寝室,着力打造民族风寝室,充分体现寝室的异域风情,实现我院寝室建设的多元化发展。
学习适应
学院专门安排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给新疆籍学生培训新概念英语,每周利用两个晚自习的时间,帮助他们进一步打牢英语基础知识。在专业课程学习方面,每次在教职工会议上,学院领导都会专门要求各专业课老师要加强对新疆籍学生的关注、关爱,课堂上注重与新疆籍学生的互动,课后加强与新疆籍学生的交流。
考虑到新疆籍学生集中在产品质量工程专业,学院为了进一步巩固他们的专业知识,专门拟定培养计划,建立一对一的导师帮扶机制,在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方面给予专业化指导。
情感适应
“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了最大限度减轻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每逢少数民族传统佳节来临之际,学院都会给他们带去节日的问候与祝福,去年10月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精心准备的古尔邦节慰问会仍然历历在目,在学校古尔邦节晚会上学院老师与新疆同学的共舞让师生的心儿更加紧密地贴在了一起。
2013年4月2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使得穆拉迪力江有点“受伤”,但是伴随着他的是浓浓的关爱。当天上午,穆拉迪力江的宿舍舍友把他送到了东方医院,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炯、年级辅导员周凯也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望了穆拉迪力江并买了水果表示慰问,李炯还专程到医生值班室询问他的病情,并且嘱咐医生要悉心照料,在保证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轻穆拉迪力江的医疗负担。考虑到穆拉迪力江的经济状况,学院给他发放了800元临时补助,虽然家在远方,但是学院却给予了他家一般的关怀与温暖。
现在,新疆的同学们总是会隔三岔五的到学院老师办公室串门,每每说起自己美丽的家乡,幸福的笑容就在他们的脸庞绽放。假期带回来的家乡特产与老师同学共同分享,“老师你们假期一定要来我们家乡做客”,一声声诚挚的邀请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
文化适应
无论是独舞《花儿一般的姑娘》,还是群舞《异域风情》都体现了我院新疆籍学生的能歌善舞,才华横溢。运动健将艾丽甫热长期活跃在篮球、操场跑道上,校园十佳歌手古丽米热,使得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相得益彰。学院的文体大舞台上,新疆姑娘们在肆意挥洒她们的光和热。在这里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激荡,这也正是我国多民族多彩文化相互交融的缩影。
学院以“四个适应”为工作主体,切实提升新疆籍学生的培养质量与服务水平,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学习状态,关注与他们的情感交流,文化互动,逐步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贴心式服务网络。
上一条: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召开2013届毕业生教育大会
下一条: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召开2013届毕业生教育大会